自从网上流出「元年一定大手笔」就密切关注着,等正仓院官方的展品 list 放出就迫不及待地规划行程。东京+奈良双城展(且都有镇馆之宝)是新皇的诚意,日本万事通小本甚至给把门票都在网上给我定好了。但因为一些不可抗力,行程被迫缩短了,然后几乎要放弃了。但「元年一定大手笔」一直在撞击我的大脑,最后还是挤出了四天时间飞抵日本。
a 东京展我去得非常早,穿过上野站巨大的铁轨阵,就能望见国立博物馆的绿色圆顶。特意挑选了工作日,避开人潮,但也意外发现,排队的都是……老年人。整个参观过程中,也极少见到十分年轻的年轻人:(
b 门票实现了电子化的一大坏处是,没办法兑换实体门票作纪念。残念。好在奈良还可以兑换,而且票面是随机的,很幸运,是我最喜欢的鸟毛立女屏风。
c 东京的展馆布置显然要比奈良要讲究。其一,观众基本都是按照展品依次参观,更宽敞的展厅移动的效率和舒适度要高。其二,解说的内容更多更充分。不充分的,也可以找到休息区坐下看书。其三,对重点展品的呈现更用心。100 个人来有 100 个都是为了看「螺钿紫檀五弦琵琶」,东京做了四件事:展出真品,展出复制品(同时还录制用复制品弹奏的乐曲),展出可供拍照的复制品,播放复制品制作的视频。走出展厅,你至少了解了一件事,「螺钿紫檀五弦琵琶」为什么是第一名品。而奈良……what?
d 奈良的展品只有 41 件,但东京的 110 件里有 46 件是正仓院借的。至于还有一些法隆寺敬纳,你也可以说是奈良的:) 帝都这次比较坑的是,展出分了前后两期,有部分展品不一样。像我这样跨洋逛展的,就不得不放弃了「平螺钿背八角镜」。
c 内心最期待的是鸟毛立女屏风六扇。但没有毛了。我们都知道。只是一个念想。最大的震撼来自紫檀金钿柄香炉。什么叫金碧辉煌!我知道这个成语不太对。但我脑海里就是这样想。无法制止。
d 逛展时间都在四个小时左右。周边贩卖的水准……只能说配不上新皇。
此行四天,其实除去路上消耗的时间,可能也就两天半。逛了几家书店,看了两场展,喝了几杯咖啡。但在那个极度萎靡颓丧的 11 月,却成了一场救赎。到达东京的第一天,在三省堂看到了小野不由美的十二国记新篇发售,十八年了。毛量雄厚的我都秃了。陪伴我的还有 About Life,Lilo,Mel,以及此行最喜欢的 Rokumei。Coffee frees me!
《连线》二十五周年活动(WIRED25)在最后一天的峰会上迎来了一位神秘嘉宾。早上的议程按计划结束后,资深记者 Steven Levy 上台,用他缓慢低沉的标志性语调念出了 Jeff Bezos 的名字。全场震动,然后是持续的欢呼和掌声。
「这确实是一个惊喜。」杂志的创始设计总监 John Plunkett 在 after party 举着酒杯笑着说。「他(Bezos)能来,让我回想起《连线》最初影响过的那些人,他们今天都来了。你知道吗,他当时来我们在旧金山的办公室,当时他正准备动身去西雅图。他问我们,是卖书好还是卖尿布好。我们说,书。」
对于核心价值的坚持,《连线》在漫长的二十五年里几乎做到了一以贯之。相对于精神上的完整笃定,公司经营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。杂志的大卖,广告的可观营收,国家杂志大奖,在最初的五年里获得的一切,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盈利模式的问题。为了缓解经济压力,罗塞托一直割让手中的股份给小投资者,这也最终导致他和 Jane 失去了对公司控制权。
《连线》仍然是这个时代最权威最可信赖的科技媒体。无论你在世界任何地方,连上网络,你就可以读到这本杂志。有没有纸质版,是什么模样,表达出的则更多是一种姿态。就像杂志的 25 周年纪念号,创始设计总监 John Plunkett 和 Barbara Kuhr 再次一起为我们献上了堪比创刊号的惊艳设计。《连线》保留了旧时代的体面。
但如罗塞托所说,「Change is good」。未来还有更多的技术革命在等待我们。从更长时间的维度里看,没有什么是永存的。《连线》记录了互联网蛮荒时代的开疆拓土,构筑了一代人的精神家园。失败者被人遗忘,成功者继续前行。就像纪念号封面上像密码一样的「1993-2043」,下一个二十五年,技术洪流不止。